
《爱乐之城》观后感
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,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,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!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爱乐之城》观后感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《爱乐之城》观后感1我理解的是,那是导演故意的。你因为是你你才精彩,你因为做你你才精彩。因为她们的坚持最后都在那个行业有了一个创新的举措。女主的自我发挥舞台剧或者电影是一种,男主的爵士乐队俱乐部是一种。她们都因自己的热情,让不了解的人同样和他们自己一样爱上了她们所爱的东西,他们不仅是模仿者更是创造者和传播者,就像马云。
因为所爱的人,向命运和社会妥协,接受了自己不喜欢的事,为一份稳定的收入,做了别人的傀儡,做了自己不爱做的事,因此没了热情。当女主看到这一幕时,看到男主脸上的表情,听到他谭出的音乐,他明白他不在做自己了,不再和命运抗争了。曾经这个给他最强大的抗争支柱抽走了,所以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,才有了出走,抽离、逃避。曾经她爱的人不见,她相信的那些信条在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上不见,她强大的挫败感,她坚持不下去了,她要逃避这些让她感觉不好的一切。因为交流,也让男主开始反思,在现场在拍照不断的叩问自己的内心,发现那个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,爱我的人都是因为我是自己才爱我,只有这我也才是在热情和激情中。努力不一定有回报,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。你不断的像世界发出信号,终有一天伯乐会收到。女主同样是在自我治愈,思考后的男主推动下 ……此处隐藏1730个字……Audition》中,就是她的阿姨在巴黎的故事。
这份关于“影响”的主题,其实不但存在于这个爱情故事之中,也存在于本片的电影形式本身。导演在这部电影之中,刻意选择胶片,并用老旧的cinemascope变形宽银幕拍摄,致敬那些黄金时代的歌舞类型电影。要知道,无论是胶片还是cinemascope,或是黄金时代的歌舞类型片,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统统落幕,如同电影中那间放映《无因的反叛》的电影院一般,最终以结业收场。
这一切不正就像电影中高斯林和斯通的爱情故事一样吗?虽曾经美好最后却不无遗憾与伤感。可是,这些电影留给人的“影响”与“振荡”,却是隽永而深刻的。就像达米安·沙泽勒拍了这部风靡全球的电影,不就是告诉世人这些电影、音乐、艺术给予自己的养分吗?一个创作人用一部电影慨叹艺术对人的影响,以此致敬影响过他的电影和音乐,抒发对电影对音乐的热爱,再借此影响更多的人,我真是想不到比这更深情浪漫的事了。
所以当我看到故事的最后,当斯通回头与高斯林对望时,虽然充满着感伤,但最后在我心中取而代之的,却是一份温暖、一份抚慰。因为我知道,斯通和高斯林的那一笑,更多的是感谢、感恩——感谢我们曾经相爱,感谢我们的生命中有过彼此,感谢我们在逐梦之路上并肩同行互相成就彼此,而那份彼此的影响,将永留我的心底、我的生命之中,永不磨灭。
我很喜欢作词人黄霑填过的一句歌词:“知否世事常变,变幻原是永恒”,我想,世事变幻,电影不也是永恒的吗?就像高斯林和斯通分开之前说的:“我会永远爱你”,其实说的,不过就是“电影”吧。是的,就让他们在“电影”之中永远相爱吧,至死不渝,永不分开。就像我们知道,我们从今往后还会继续热爱电影一般。
笃定,确信,并一生一世地。